爱沙尼亚:国旗日 |
|
Http://www.uname.cn
日期:2020-6-4
类型:
阳历节日 |
|
|
节日来历 |
独立前后 1881年9月29日,塔尔图大学的爱沙尼亚学生联合会——“维沃尼亚”第一次采用蓝黑白三色旗。1905与1917年革命期间被爱沙尼亚人民广泛使用。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独立,此旗成为爱沙尼亚市民旗。 苏联时期(1940—1988) 1940年,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版图范围,爱沙尼亚成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原国旗被禁用。1940年6月21日,国旗在爱沙尼亚象征的塔林赫尔曼塔上降下。次日,一面红旗被升起来。在7月27日,三色旗完全消失,改升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爱沙尼亚语:Eesti NSV lipp)。最初的国旗左上角为镰刀和锤子,上方以无衬线体书有ENSV (共和国的爱沙尼亚语缩写)。1941年6月,德国撕毁条约,对苏联发动进攻,占领爱沙尼亚,三色旗作为爱沙尼亚民族旗帜,但并非国旗。德军在1944年9月从塔林撤退后,红旗被再次升起。 1953年起采用第二版国旗,第二个版本仿照苏联国旗,但在下方加上象征波罗的海的蓝白波纹,占旗高三分之一。与拉脱维亚国旗不同,波纹图案较尖,而且图案以下尚有六分之一的红色旗底。上部有五角星和镰刀、铁锤图案。三色旗仍然为非法旗帜。 恢复独立(1989——至今) 1989年2月24日,三色旗获得合法地位,再次在塔林赫尔曼塔上飘扬。在1990年8月7日,三色旗再次申报为国旗,1991年,爱沙尼亚获得完全的独立。 |
|
|
|
|
|
|
上述资料仅供参考,如果发现我们的数据有遗漏之处请告诉我们! 参与讨论和修订资料 |
【返回上页】【发给好友】【加入收藏】【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