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国际空间站升空(1998年) |
进入贴吧参与讨论 |
|
Http://www.uname.cn 2006-11-15 18:33:00 点击数:
双击滚动 |
关键字:1120 |
|
|
12月7日,“曙光”舱与“团结”舱太空对接成功1998年11月2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12个成员国组成的16国国际空间站首批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的开始。空间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计划耗资400亿美元。 11月20日莫斯科时间9时40分哈萨克斯坦北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常“轰卤一声巨响,俄罗斯“质子·K”火箭带着“太空城”主体装置俄制功能货舱,在一片火焰和浓烟中缓缓升起,拖着长长的尾巴飞向太空……这一声巨响,标志着人类太空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进入实际装配阶段;这一声巨响意味着人类在探索、开发太空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俄罗斯为此深感自豪:41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37年前,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在这里飞向太空;而今,“太空新纪元在拜科努尔开始”。 这天,拜科努尔发射场上空的天气不太理想,乌云的遮蔽降低了能见度,风速也很大。看着三级运载火箭“质子”号顶端重达24吨的功能货舱“曙光”号,在场人们的心里都绷得紧紧的。发射前,俄罗斯航天局的官员们出语谨慎。 9时40分,一声巨响,巨大的运载火箭喷着棕红色的火焰和浓烟拔地而起。40秒钟后,火箭消失在浓密的乌云之中。在控制中心里,广播不断地向人们报告火箭飞行情况:“飞行正常1 “飞行正常19分48秒后,人们从屏幕上看到,“曙光”号功能货舱已在20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与运载火箭分离,并顺利进入轨道。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凯尔·海宁宣布:“运载火箭已经脱离,‘曙光’号现在得靠自己了。”火箭将把该舱送至远地点185公里、近地点150公里的初级轨道上。4天后,该舱将借助自己的发动机上升到近地点350公里、远地点500公里的预定轨道上。 12月7日1点07分,俄罗斯“曙光”舱与美国“团结”舱在地球上空约340公里顺利对接。 此次发射的功能货舱是由美国宇航局出资、俄罗斯制造的。该舱重约20吨,长13米,内容积72立方米,可用面积为40立方米,是空间站的基础舱。该舱主要用于连接空间站的各公务舱和生活舱,为空间站提供电源、导航、通讯、温控等多种服务,是空间站的大本营。整个空间站建设将在2004年完成,使用期限为15年。但根据俄“和平”号的经验,空间站的服役期可能会延长。 “阿尔法”空间站建成后,太空中将出现一个长108米,宽 88米的大型“金字塔”,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综合科研基地。科学家预测,新空间站的建立将可能对世界生物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地表探测等学科的发展带来突破。 世界宇航事业的新纪元即将来临,但目前仅仅是迈出第一步, 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但对“阿尔法”来说却是漫长的,未来还有许多未知数。 俄罗斯宇航界从开始就对这一项目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世界宇航界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可同月球探秘相提并论,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一项目是“一场政治广告游戏”,不会给科学带来“原则性的新知识”。 由于这一项目的实施使俄丧失控制太空的主导权,已有人公开反对“阿尔法”的实施。同时,俄政治、经济、社会局势至今未能实现稳定,未来5年内又是还债高峰。此次发射靠美国帮助才勉强过关,未来的资金从何而出?恐怕连总统也无法回答。俄罗斯承担的80至100亿美元能否落到实处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花费很可能要超出原来预算。 名为“阿尔法”的国际空间站工程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共同筹建。16个国家开展如此大型的合作史无前例,国际上尚没有法规调整这一“太空王国”内“居民”的关系。“阿尔法”内将执行哪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俄罗斯宇航员在日本的实验舱操作失误,给空间站造成损失,将按什么法律进行处罚?各国法律出现冲突怎么办?仅这一小小的国际法律问题就够法学家伤脑筋的了,更不用说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出现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但无论如何,火箭已载着空间站升空,退路已经没有,它只能向前,带着全世界人新的希望向前。 相关资料: 国际空间站建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 进行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累计工作近3年,以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试验美俄在国际空间站上要用的硬件及指挥、控制和各种通信程序。 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0年) 目前的计划是:1998年11月20日,用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发射功能货舱;同年12月3日,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节点1号舱与功能货舱在轨对接;1999年7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服务舱与它们在轨对接。此后,陆续发射联盟TM飞船(用于航天员应急返回)、美国实验舱、多用途笄诓蘸推##19981120 十六国国际空间站升空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的开始
1998年11月2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12个成员国组成的16国国际空间站首批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的开始。空间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计划耗资400亿美元。11月20日莫斯科时间9时40分哈萨克斯坦北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常“轰卤一声巨响,俄罗斯“质子·K”火箭带着“太空城”主体装置俄制功能货舱,在一片火焰和浓烟中缓缓升起,拖着长长的尾巴飞向太空……这一声巨响,标志着人类太空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进入实际装配阶段;这一声巨响意味着人类在探索、开发太空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俄罗斯为此深感自豪:41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37年前,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在这里飞向太空;而今,“太空新纪元在拜科努尔开始”。这天,拜科努尔发射场上空的天气不太理想,乌云的遮蔽降低了能见度,风速也很大。看着三级运载火箭“质子”号顶端重达24吨的功能货舱“曙光”号,在场人们的心里都绷得紧紧的。发射前,俄罗斯航天局的官员们出语谨慎。9时40分,一声巨响,巨大的运载火箭喷着棕红色的火焰和浓烟拔地而起。40秒钟后,火箭消失在浓密的乌云之中。在控制中心里,广播不断地向人们报告火箭飞行情况:“飞行正常1“飞行正常19分48秒后,人们从屏幕上看到,“曙光”号功能货舱已在20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与运载火箭分离,并顺利进入轨道。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凯尔·海宁宣布:“运载火箭已经脱离,‘曙光’号现在得靠自己了。”火箭将把该舱送至远地点185公里、近地点150公里的初级轨道上。4天后,该舱将借助自己的发动机上升到近地点350公里、远地点500公里的预定轨道上。12月7日1点07分,俄罗斯“曙光”舱与美国“团结”舱在地球上空约340公里顺利对接。此次发射的功能货舱是由美国宇航局出资、俄罗斯制造的。该舱重约20吨,长13米,内容积72立方米,可用面积为40立方米,是空间站的基础舱。该舱主要用于连接空间站的各公务舱和生活舱,为空间站提供电源、导航、通讯、温控等多种服务,是空间站的大本营。整个空间站建设将在2004年完成,使用期限为15年。但根据俄“和平”号的经验,空间站的服役期可能会延长。“阿尔法”空间站建成后,太空中将出现一个长108米,宽88米的大型“金字塔”,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综合科研基地。科学家预测,新空间站的建立将可能对世界生物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地表探测等学科的发展带来突破。世界宇航事业的新纪元即将来临,但目前仅仅是迈出第一步,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但对“阿尔法”来说却是漫长的,未来还有许多未知数。俄罗斯宇航界从开始就对这一项目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世界宇航界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可同月球探秘相提并论,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一项目是“一场政治广告游戏”,不会给科学带来“原则性的新知识”。由于这一项目的实施使俄丧失控制太空的主导权,已有人公开反对“阿尔法”的实施。同时,俄政治、经济、社会局势至今未能实现稳定,未来5年内又是还债高峰。此次发射靠美国帮助才勉强过关,未来的资金从何而出?恐怕连总统也无法回答。俄罗斯承担的80至100亿美元能否落到实处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花费很可能要超出原来预算。名为“阿尔法”的国际空间站工程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共同筹建。16个国家开展如此大型的合作史无前例,国际上尚没有法规调整这一“太空王国”内“居民”的关系。“阿尔法”内将执行哪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俄罗斯宇航员在日本的实验舱操作失误,给空间站造成损失,将按什么法律进行处罚?各国法律出现冲突怎么办?仅这一小小的国际法律问题就够法学家伤脑筋的了,更不用说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出现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无论如何,火箭已载着空间站升空,退路已经没有,它只能向前,带着全世界人新的希望向前。相关资料:国际空间站建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进行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累计工作近3年,以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试验美俄在国际空间站上要用的硬件及指挥、控制和各种通信程序。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0年)目前的计划是:1998年11月20日,用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发射功能货舱;同年12月3日,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节点1号舱与功能货舱在轨对接;1999年7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服务舱与它们在轨对接。此后,陆续发射联盟TM飞船(用于航天员应急返回)、美国实验舱、多用途笄诓蘸推##19951120 世界上首例人造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1995年11月,一名退休的电影制片人成为世界上首例接受人造心脏的患者。手术是11月上旬在牛津进行的。手术的成功为成千上万名等待器官移植的心脏病人带来了希望。因为目前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非常有限。 这位名叫古德曼的患者当年64岁,是从25名志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挑选出来的。古德曼患有心脏衰竭,由于年龄的关系,他已不可能接受器官移植,医生曾告诉他最多只能活6个月。 据报道,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古德曼始终是清醒的。并且第二天他就能坐在床上了。 据医生透露,人造心脏被缝合在病人的左心室中、承担向体内供血的任务。医生们表示,虽然还存在着感染甚至血液凝固的可能,但他们已经把危险降到了最低限度。医生们乐观地估计,这名患者有可能存活较长时间。 以心脏病医生魏斯比为首的手术组试图向人们证明,对许多患者来说,人造心脏比无休止的吃药住院要好得多,而且价格也不贵。如果顺利,预计牛津心脏病中心将长期向各地的心脏病患者提供人造心脏。 人造心脏仍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克服感染。目前安装在古德曼身上的人造心脏是依靠体外的用电池带动的气泵来工作的,连接它们的导线使得感染随时可能发生。为了攻克这一难关,牛津大学的心脏病中心正在与美国人工心脏的先驱者加维克博士合作,他们准备研制一种微型气泵直接装在患者体内以避免感染。牛津的霍德克里夫医院希望它的病人能够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
|
|
|
|
|
|
|
上述资料仅供参考,如果发现我们的数据有遗漏之处请告诉我们! 参与讨论和修订资料 |
【返回上页】【发给好友】【加入收藏】 |